Return to site

閱讀「悅」讀

社會的發展,科技的進步,讓我們的日常生活便利了許多,電子支付、網購、網上預約等等,都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時間及空間,在欣欣向榮的趨勢下,我們開始追求更方便的閱讀工具,電子書亦順勢而生。

實體書的生存空間

早前,微軟的創辦人Bill Gates曾預言,電子書將改變全世界的閱讀方式,未來更會全面取代現在的實體書。他此話一出,彷彿在出版界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枚小石子,衝擊所引發的波浪一層接一層,從最初的聲勢浩大到現在的餘波漸褪,整個過程就似雷聲大雨點小,再也刮不起什麼風浪。到目前為止,實體書還是堅強的活著,最近甚至還有反彈的跡象。由此可見,無論科技再怎麼樣的進步,實體書還是有屬於它自己的生存空間,並不會被電子書所取代。

無可否認,若以可持續發展為大前題,實體書並沒有其大量發展的理由,紙張既不環保,也不適宜攜帶和快速傳播,價格亦較電子書昂貴,從多角度來看,電子書的優勢確實較大。而事實上,電子書雖推出已久,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,卻遲遲不能取代實體書,倘大的出版市場上,兩者相互角力,既是競爭對手,同時亦有著不可磨滅的互利關系。到底實體書是持有什麼樣的優勢,才能讓它沒有被新數碼時代的浪潮沖走?

無法取代的閱讀經驗

理由很簡單,實體書能帶給讀者很多電子書無法取代的閱讀經驗。2016年,美國有調查數據顯示,92%受訪大學生都傾向選擇實體書,多於在電子書閱讀器、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閱讀。過去亦有研究結果表示,我們透過實體書進行閱讀時,翻閱書本的動作和觸碰書紙的觸感,會促進大腦的某些神經元活化,讓我們更能記得和理解書本中的內容。相反,若我們使用數位方式進行閱讀的話,會無法憑直覺瀏覽,也不能在腦中勾勒出內文的邏輯,較難記得故事情節的次序。

相輔相成

當然,作為資訊科技及文化演藝界的從業者,筆者也是十分看好電子書的發展。新媒體的電子書,如今除了方便和環保這兩大主打特性以外,還能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體驗,當中亦以資訊性及專業性的書籍為主。例如旅遊、烹飪及教科書等等,此相關書籍的內容變化速度相對較快,若是電子版本的話可隨時作修改。另外,在理科教科書中加入影像後,就能將實驗過程流暢地播放給學生觀看,而且還能重複又重複的放映,這些學習的記憶,學習的經驗,是實體書難以模仿的優勢。

說到這裡,我們可以看得出,消費者在選擇實體書和電子書之間,除了上文所述的一些基本因素外,書本的內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,特別是一些保存價值較高、值得一看再看的書籍、圖鑑及非小說類的書,實體書版本會比較受歡迎;相對一些「快餐小說」、資訊性及專業性書籍,消費者則較大機會選擇電子版。

就目前市場走勢所看,電子書並不能完全取代實體書,消費者會因應其需求及喜好,選擇最為適合他們的產品,也有可能同時選購兩者。而未來,電子書的技術與模式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,市場亦會逐漸擴大、變化,衍生出更多樣化的產品。筆者希望,隨著電子書的普及化,能吸引更多從前沒有閱讀習慣的年輕人投入書本的知識海洋,培養社會良好的閱讀風氣,青聯也會繼續投放更多的資源,支持新一代的年輕人加入文化創意產業,打造創意之都香港。M

吳傑莊

現任高鋒集團主席,香港青年企業家,主要投資文化創意及科技產業,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,第二十四屆香港青年聯會主席。先後榮獲「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」(2000)、美國「BEST OF COMDEX」優異獎 (2003)、世界廣府人十大傑出青年 (2013)等榮譽。

來源:Wisenews 都市盛世